「你覺得台灣會回復成原本的樣子嗎?」
「所謂的原本是指疫情前嗎?還是…」
「就是像以前那樣自由,不用成天待在家裡,更不用隨時擔心自己中了。」
「可能需要時間。不過就算解禁了,很多東西其實也已經不一樣,不少店家已經倒了,經濟也受到強烈的衝擊,人們的消費習慣也都變了。」
「也是…不知道耶…覺得未來好像很無望。」
很多人問我這樣的問題,關於未來究竟會怎麼樣?
雖然這是我和安的對話,但大體說起來都是差不多的,抱持著希望,但同時也對現況感到恐懼。
「那你會對現況感到恐懼嗎?」安問我。
「別說恐懼,心裡面其實都還是很害怕的吧!」
「那為什麼你看起來好像都沒什麼事?」
「要發生什麼事?」
「你看起來還是很有活力,思想很正面,也幾乎沒有什麼低潮。」
「面對越是重大的事情,我就越不希望自己是被動面對的。」
「所以只要夠樂觀就可以像你這樣嗎?」
「不是這個意思。雖然我們不斷的想要回到原本的狀況,但如果根本沒有所謂原本的狀況呢?」
「但就是指沒有疫情的情況啊。」
「如果疫情也是會發生的呢?本來就註定發生呢?」
接受而非拒絕
這樣的思考方式,其實讓我更加務實的去面對現在所發生的事情。
疫情遲早會爆發,希望不要有任何問題,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才是幻想。畢竟人總是會有疏忽的時候,再怎麼嚴密的措施,只要有一個破口,就會釀成災難。
當我這樣想,就比較能夠真正的接受,而非拒絕。
我們只有在真正接受之後,才能設想應對的方案。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你因為接受,所以才能夠比較正向的去面對嗎?」
「當我接受這件事情會發生,我就不會一天到晚想:如果現在不是這樣、現在不是那樣、真希望回到之前那樣。我希望的是,越是在嚴重的情況下,越能儘快的因應。」
「這就是你之前所說,越是重大的情況,越希望自己不是被動的?」
「對。怎麼因應,怎麼找出新的方式來面對,是我目前最主要的心情。」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脫離了被害者思維,也化被動為主動。
簡單的來說:會發生的就是會發生,那麼反對或是期望不要發生又有什麼用呢?
找回主動性,奪回選擇權!
在這之間,我們並不是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例如:
究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要怎麼工作?
要怎麼營收?
現在大部分的人需要什麼?
有什麼方法,可以維持好的品質?
怎麼樣創造新的模式,來跟在乎的人相處?
總之,就是問自己:「根據現在的情況,我可以做什麼?」
當我們能夠真正的看清楚情況,才能找到方法來面對。
更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其中的主動性!
打個比方來說:現在有很多的事情都必須要停下來,被迫停下來就會變得無所事事,但如果是接受有一段空檔,就會思考要怎麼樣來運用,哪些事情正適合這段空檔?
疫情確實帶給我們非常非常多的不便,甚至造成了各種傷害與痛苦,但我們若是持續的被動,就不會有任何轉機。
舉我的例子來說,以前因為工作相當繁忙,而沒有任何的時間能夠透過文字來幫助更多的人。
現在反而能夠真正停下來構思,人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內心又有什麼需求?
透過這樣的方式,完成之前就想做,但沒有機會可以做的事情。
我相信也有很多的人,原先有些想要培養的興趣,但遲遲無法動手,現在反而就有這樣的機會。
無形之中,我們不只接受了這樣的處境,還運用這個處境所帶來的特性,加以發揮。
任何時刻,我們都有選擇的機會,或許新的計畫不比從前的好,但絕對是在這個時刻裡,更好的選擇。
相關課程推薦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擅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教育轉化為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知識實際變為行動後的份量與力度,進而引發改變生命的契機。
因為深刻的參與自己的生命與抉擇,也同時引領他人面對內在的歷程,所以精確且根本地了解人的邏輯,透過思想直指人最深的需求與困境,並為學生找出適合的道路。
■ 鼎愛文化執行長
■ 鼎愛文化教程總監
■ 參與式體驗《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 鼎愛文化課程老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影像課程教程總監
目前授課:「認識自我」、「去去情緒走」、「夜訪自我」、「蓋亞」及影像高階課程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擅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教育轉化為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知識實際變為行動後的份量與力度,進而引發改變生命的契機。
因為深刻的參與自己的生命與抉擇,也同時引領他人面對內在的歷程,所以精確且根本地了解人的邏輯,透過思想直指人最深的需求與困境,並為學生找出適合的道路。
■ 鼎愛文化執行長
■ 鼎愛文化教程總監
■ 參與式體驗《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 鼎愛文化課程老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影像課程教程總監
目前授課:「認識自我」、「去去情緒走」、「夜訪自我」、「蓋亞」及影像高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