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識部落格, 情緒管理

焦慮怎麼辦?三招思維調理法,讓你征服焦慮!

焦慮無法控制_三招思維調理法,讓你征服焦慮!

從小我就有個綽號:焦慮大師。

學生時期每逢考試必肚子痛,且疼痛感會隨著測驗日子越近而越發劇烈;坐在考場等待考卷發下時手腳冰冷,邊發抖邊寫下自己的姓名要自己冷靜;好不容易考完了,直到成績出來前仍每晚輾轉難眠,不斷夢到書沒念完就要考試的場景,驚醒後還殘留著不知所措與自責的情緒,發現是夢,才稍鬆了口氣。

步入職場後,整件事沒有特別好轉,反而更難控制。過去的焦慮情況至少跟著學期進程而有明確週期,上班後,引發焦慮的導火線不見了,變成像是某種易燃氣體充斥著自己,只要我內心出現「快要來不及」、「不如預期」、「好多事都擠在一起」….等念頭,焦慮就會瞬間引爆!

我的胃常常是首當其衝的受災戶,痛感如浪潮般一波又一波兇猛襲來,讓我恨不得當下剖腹、取出這個最常承載我焦慮症狀的可憐器官。

推薦活動:焦慮管理課程:「疫」有所指

想要解除焦慮,別再用「OK蹦解決法」

與焦慮共存的這十多年來,我試過各種方法,像是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說:「妳是最棒的!」,或是不斷深呼吸,或是把各種會讓我緊張的事想成開心的樂趣……,可惜皆徒勞無功。隨著焦慮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我處理自己的處方也越極端——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會讓自己吃撐後再催吐,那感覺就像是把塞到腸子的焦慮全部嘔出。我知道這並不健康,但確實讓我輕鬆許多。

從思維調理,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問題

很幸運的是,我有機會學習「跟自我有關的知識」,讓我能將正確的觀念轉換成具體的力量,逐漸調節焦慮對我的影響。

「思維影響行動,行動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

以下三招面對焦慮的思維調理法,是我這些年來萃取出的心得:

一、把焦點放在參與過程,而非結果

我們都會希望付出就能有收穫,然而若過度把焦點放在「要有好的結果」,就容易患得患失,無法真正參與其中;弔詭的是:先不計結果的全情投入,才能有超出預期的可能。

有些人會好奇:如何知道自己是「把焦點放在過程,而非結果本身」?畢竟所有過程都是通向結果的一部份,如果完全不去想最終的目的地,反而可能會因為失去方向而使自己倍增焦慮。

對我來說:有一個很明確的判斷依據是「有沒有享受其中?」那是一種不斷想辦法克服問題、突破現況找到更好可能的旅程!這樣的思維將引領你打破各種框架,讓你不再陷於焦慮的泥淖,反而帶著它一起前進!

二、有變化才正常

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就是變,然而多數人並不歡迎變化。其實變化本身並不討厭,但是變化所帶來的結果常讓人難以預測且可能變得更不好,於是排斥。

過去我會因為避免變化發生,而在選擇上盡量避開發生變化的可能,也因此侷限了我的視野與經歷。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高中時我為了能每天準時6:30到校,會選擇走一樣的路,在同家店購買相同的早點,以此讓可能的變化因子降到最低。

要突破原先擔憂變化的慣性,主要有兩點:

首先,需重新定位「變化」──它是一個中性詞,至於會往更好或更外的方向發展,決定權在自己手中。

再來:我們必須「接納變化」,歡迎它讓現況得以出現更好的可能!

三、任何事情都有辦法解決

多數人的焦慮,常來自於事情發生後就先覺得自己解決不了,即便想處理,但內心的聲音已先舉起白旗,想當然爾,就很難有好的方案出現。

解決需要能力,現在沒辦法解決到位的問題,不代表日後仍無法處理,所以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先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思維,並在每次的實踐中精進能力。能力提升會增進自信,而自信正是治癒焦慮最好的抗體。

希望上述分享,能協助和我過去一樣深受焦慮困境的人,更有效地征服它,享有更好品質的人生!

推薦活動:壓力紓解工作坊:哭泣的勇敢,找回有溫度的自己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許智媖

國二開始學習「人的知識」,踏上探訪「我是誰?」「我要去哪裡?」的不歸路;大一突發奇想寫下「人生企劃書」,規劃到老死前不同階段的目標;畢業前找到五份工作,成為朝九晚九的上班族;不甘於自己只為五斗米折腰,離開安穩且前程看好的職位,投入傳承自我教育的行列。喜歡規劃事情,小至洗完澡到睡覺前的順序,大到職涯與生涯。相信生命能採以更「科學與經濟」的方式,活出理想的自己。

資歷:
◆ 對話諮商、夫妻諮詢、生涯輔導
◆ 美國赫曼國際公司「全腦優勢發展模型HBDI 」授證分析師
◆ 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 講師與老師
◆ 鼎愛文化事業 講師與老師
◆ 鼎愛文化事業 行政業務部部長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說愛」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