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識部落格, 職涯規劃

【職涯規劃】離職原因怎麼寫?先知道你為何要離職!

很多人在面對是否要離職的抉擇前,都需要走過一段心路歷程:

是能力不夠,還是主管要求太多?
老闆只看得見別人好,是自己太在意評價?
周遭同事不好相處,去別的公司也還是會遇到?
對工作感到無力,到頭來還是自己的心態問題?

過去身為人資,常會接到準備要離職的同仁來信或電話詢問:「離職原因怎麼寫?」

無非希望我可以提供他們一個「得體又符合實況」的回答,寫得太過真實怕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及誤會,甚至讓來打聽的新東家覺得是自己沒有能力解決。

寫得過於漂亮,則會讓人覺得你是有話不說,表裡不一。

在歐美,比較有規模且以人為主的公司,人資會協助要離職的同仁盤點其在公司期間的能力與表現,並協助擘劃接下來的職涯藍圖。

這樣的文化尚未在台灣興起,「離職」在多數人的眼中,往往是負面大於正面,也因此網路會出現「十大常見離職原因」的文章與統計,並教你怎麼說才能瞻前顧後。

「生涯規劃」、「健康因素」、「結婚/生子/懷孕」、「不適合」

以上是最普遍且安全的說法,尤其又以生涯規劃涵蓋範圍最廣,在我實務經驗上使用率最高,當不知道要寫什麼時,填入此選項準沒錯──即便對多數人而言「不適合」才是不斷吶喊的心聲,但只要回想到當初投遞履歷及面試時、希望爭取此份工作的殷殷企盼,跟現在兩相對照,多少都會因著那份不小的落差而問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比起苦惱該怎麼提離職原因,你更需要想清楚的三大問題:

相較如何給舊東家交代、向新東家說明自己的來歷,以下三大問題更值得你花時間釐清:

一、什麼是你決定要走的核心關鍵?

人際相處、工作份量、興趣/能力、薪水收入、未來發展等,以上原因或多或少都是促成你想要離職的推力,然而什麼才是讓你下定決心要走的主要關鍵而非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多數人沒有辦法那麼理性地辨別與思考,比較像是一袋包裹裝了很多原因,各有道理;這些道理需要我們花時間好好檢視──如果始終不清楚是什麼成為自己決定離開的關鍵,就可能會在下一份、下下一份工作時,持續導向想要離職的路。

二、你當時來這間公司的初衷是什麼?完成了嗎?如果沒有,是什麼改變了你?

初衷往往是影響動力與否的主因,也是通向理想的基石。即便你現在覺得這份工作很爛,但當時你會選中「它」,勢必有其對你來說很重要的元素,也就是所謂的「初衷」。

它還在嗎?如果不見了,是因為發生什麼事而消失?你還願意在這間公司裡把它找回來嗎?如果不願意,又是什麼改變了你?

三、這段工作資歷,帶給自己什麼收穫?

心生離職念頭後,許多事情容易往負面詮釋,最後以偏概全的認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請記得,有沒有收穫主動權操之在己,每一段經歷都可以因著我們的選擇而決定收穫的深淺,且當你越認識自己──你將能更領受其中的奧秘。

延伸閱讀:認識自己要先認識人是什麼:了解身心靈架構,選擇要成為的人!

可能是發現自己很能收拾爛攤子,或更看懂職場中的人心人性,或總算明白自己不適合什麼。此外:下一份工作的老闆也會期待從你口中聽見先前工作資歷帶給你什麼樣的積累,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前東家哪裡不好。

以上三點提供大家在離職前參考,讓離職本身也成為你認識自我的養分,有機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路!

如果你想讀更多:

2022講師照_智媖_600

關於作者:許智媖

國二開始學習「人的知識」,踏上探訪「我是誰?」「我要去哪裡?」的不歸路;大一突發奇想寫下「人生企劃書」,規劃到老死前不同階段的目標;畢業前找到五份工作,成為朝九晚九的上班族;不甘於自己只為五斗米折腰,離開安穩且前程看好的職位,投入傳承自我教育的行列。喜歡規劃事情,小至洗完澡到睡覺前的順序,大到職涯與生涯。相信生命能採以更「科學與經濟」的方式,活出理想的自己。

閱讀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