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識部落格, 認識自己

你有自我覺察的能力嗎?從三個層面檢核你的「自覺」強度

你有自我覺察的能力嗎?從三個層面檢核你的自覺強度

記得以前有些時候講話特別嗆,聽到什麼都不順耳,做起事情來也感到相當煩躁。

我的朋友聽完我說的話之後,露出一陣苦笑。想必我說出來的話相當刺耳,或許早就習慣了,他沒多說什麼逕自走開。

然而那份神情,卻觸動了我。突然間一個聲音閃過我的意識:「我怎麼了?」

回過頭去思考,自己這陣厭煩的情緒源自於哪裡?從什麼時候開始?持續了多久?

原來那段時間,內心始終有股對自己的憤怒。

幾個我承諾自己的事情都沒有完成,不管是工作上的進度,還是維持運動,又或者是推遲了一些提升自己原本想完成的計畫。

當下都覺得沒事,想說最近突如其來的事物比較多,所以沒有時間。

一個既常見也堂而皇之的理由。

然而我卻忽略了,失信於自己,本身所帶來的失望,其實已經對我造成影響。而我又沒有正面去解決問題,所以影響就延續到生活當中。

這就是一個經歷內在歷程的自我覺察。我從我的情緒,去意識到我其實討厭失信於自己。

當然每個人都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因為先前未處理的情緒,進而對當下造成了影響。

而這只是自覺的一個面向: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這或許跟一般人常提到的自覺有些出入,當我們說一個人沒有自覺的時候,大部分意味著他沒辦法意識到自己的行動。

舉例來說,同事把你桌上的水弄翻了,我們會請他不要那麼粗魯,自覺一點。這裡的自覺就在提醒他,意識自己的動作。

或是很多人沒有自覺到表情常常並不是心理所設想的那樣,

我記得有些時候會問我的朋友他是不是心情不好?

他總是會回答我沒有,他在思考,雖然我其實相當納悶,但也就接受了。

有一天我真的忍不住,我說:「你想辦法維持住現在的表情唷。」

然後把他拉到鏡子前面,問他,「你覺得你看起來怎麼樣。」

他就笑說,「天啊!我看起來好像房子被人搶過,保險又不理賠一樣慘。」說完我們兩個一起笑了一陣。

我的工作常常需要協助他人自覺。

舉例來說:

你現在的話語當中,有一些情緒?為什麼?

你看看你的表情,別人會怎麼解讀?

每當別人要求你的時候,你反而會不想要把事情做好,你想要抗議什麼嗎?

這些經驗讓我很清楚自覺其實包含了各種的面相,並非只有忽略掉的行為、心情或是話語,這種當下的狀態。

往往造成當下忽略重要訊息的原因更重要。

追根溯源會找到自己在乎的事物,往下延伸會看見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內在的趨向。

比如說,假設今天有人提醒我,我就會變得很緊繃,甚至有些防備。

自覺的作用除了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防衛的狀態以外,更要循著線索去找出為什麼會對於犯錯,顯得如此戒備?

這之中當然可能跟自卑、害怕他人負面評價,或甚至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有關,但重點是透過自覺去找出答案。

這部分就是追本溯源的找出原因。

至於往下延伸看見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是這份防備讓我們在跟他人相處的時候,很難真正自在的跟人互動,因為隨時提防著他人的評價或是負面觀感。並在這之中看見,其實內心的趨向是,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同、肯定,或是對自己高標準的要求。

要做到真正的「自覺」,需要考量的三個層面:

1. 意識到當下自己的情況,也可以說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2. 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之前怎麼了?所以我現在這樣。

3. 知道自己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內心的趨向。

相對於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懂自己的樣貌。

自覺更像是動態的認識自己的邏輯

通常我都會在行動的過程中,停下來看看自己在做的事情,有點像客觀的第三人稱去理解,問自己:我在做什麼?我的目的是什麼?我想這麼做的原因又是什麼?

我現在的情況還好嗎?為什麼開心?為什麼有點悶?

這麼做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影響是我要的嗎?或至少我可以承受?
該怎麼做可以做得更好?

雖然看起來問題很多,但是常常都是電光火石的思緒,隨著時間的練習,也會更快速的回答。而且一旦找到答案,便能夠更有力量的去面對當下在處理的事務。

在教導自覺能力的時候,另外一個很常遇到的問題便是,如何鍛鍊自覺?
其實應該要換個方式問,怎麼樣能夠先將注意力從眼前的事物,轉而為意識自我的狀態?

通常給自己一個中斷的訊號,是很好的方式。

畢竟透過這樣的訊號,才能夠打開一份心靈的空間,問自己問題。
停下,並意識,是自覺的關鍵。

我會跟自己說,暫停一下,讓我們來看看現在的狀況,然後問自己上述的問題。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要建立起這樣的習慣,好讓自己在每一次心靈喘息的空間時,對自己提問。

我們可以先從,意識當下自己的狀況問起:我在做什麼?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的狀況還好嗎?

然後進而去問,我這麼做有什麼影響?他人會受到什麼影響?
直到整個過程都相當熟練,再去問我可以怎麼做得更好?怎麼應對更符合我的期望?

就像現在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可以跟自己說:

暫停一下,我在做什麼?

為什麼我想要認識自我?為什麼我需要自覺?

我要怎麼應用這個暫停來意識自己的行動?

我在什麼時候需要暫停?

只要常常練習,就能夠快速地在面對的事物與自我的狀態間切換,也不用刻意停下來自覺,而是邊行動邊釐清自己,邊行動邊意識的調整。

當我們相當熟悉自覺的應用之後,我們也將對自我產生全然不一樣的理解,清楚自己的邏輯。

相關課程推薦

【情緒管理課程】心情不好,沒事的!你的心情自己療癒!

NT$600
0 days 00 hr 00 min 00 sc
Vasil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擅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教育轉化為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知識實際變為行動後的份量與力度,進而引發改變生命的契機。

因為深刻的參與自己的生命與抉擇,也同時引領他人面對內在的歷程,所以精確且根本地了解人的邏輯,透過思想直指人最深的需求與困境,並為學生找出適合的道路。

■ 鼎愛文化執行長
■ 鼎愛文化教程總監
■ 參與式體驗《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 鼎愛文化課程老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影像課程教程總監

目前授課:「認識自我」、「去去情緒走」、「夜訪自我」、「蓋亞」及影像高階課程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擅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教育轉化為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知識實際變為行動後的份量與力度,進而引發改變生命的契機。

因為深刻的參與自己的生命與抉擇,也同時引領他人面對內在的歷程,所以精確且根本地了解人的邏輯,透過思想直指人最深的需求與困境,並為學生找出適合的道路。

■ 鼎愛文化執行長
■ 鼎愛文化教程總監
■ 參與式體驗《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 鼎愛文化課程老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影像課程教程總監

目前授課:「認識自我」、「去去情緒走」、「夜訪自我」、「蓋亞」及影像高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