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識部落格, 職涯規劃

【生涯規劃】還在為工作與生活無法平衡煩惱嗎?先想想這些,你會豁然開朗!

工作後,你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

雖說人一天有24小時,但扣掉所需的睡眠,隨著年紀的增長、角色更多元,越來越會感到「時間不夠用」的緊迫。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06年的統計:台灣的平均總工時是2035小時,在組織成員中排名第3,僅次於墨西哥的2257,以及哥斯大黎加的2179。這麼多工時意味著生活品質更好?薪資水準更高?大家都很熱愛上班?看到這兒可能很多人忍不住翻白眼,因為實況常是相反的。

既然如此,為何我們還要投入那麼多時間工作?

「因為事情很多做不完!」
「大家不都這樣?」
「可以多賺一些加班費。」
「即使先走、周末休假,群組還不是一直有訊息!有休等於沒休,不如留在公司!」
……

上述原因你我都不陌生──熟悉到每天在你發現自己必須加班時,都會在心裡跟自己再說一次。好不容易離開公司、回到家裡,時間無情地告訴你今天只剩幾小時就結束,但你有家事要做、影集想看、朋友要聊、音樂想聽……也想再讀點已經買很久但沒能好好翻過的書。

正在決定要先做什麼前,你發現自己有些發懶,一陣疲倦感襲上,你只想倒頭就睡。

工作與生活,究竟要怎麼平衡?

這是許多上班族都想過、但卻很難找到確切解決辦法的大哉問。不少文章、書本都探討過這個難解的議題,甚至有人提出「別傻了!工作與生活不可能平衡」的主張。過去我也支持這一派說法,畢竟我們身處台灣,就目前的勞動市場來說,要達到「平衡」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你在歐洲比如挪威,整體文化風氣崇尚且連老闆都落實著「工作是為了生活得更怡然自得」,不然真的建議你,別再為此煩惱了!

想想以下這三點,你會更豁然開朗些:

然而日子還是得想辦法過得開心些!以下提供三個思考切入點,讓你更能接納、喜歡現在的自己:

一、對你來說,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你衡量的依據是什麼?

對有些人來說:平衡意味著工作與生活完全分開,最好要準時下班,下班後、周末都別想叫他已讀工作群組訊息;對有些人則是平日加班可以,假日須完全隔絕公司事務;還有一些人,只要每天留給他看看劇、聽聽音樂、做做運動、陪陪家人的時間……,就能感到平衡。

對你來說:你屬於哪一種?如果你對「平衡」的需求始終無法在生活中兌現,或者真的難以落實,那麼日子過久了終究會感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建議不妨調整你對「平衡」的標準,不然就是調整工作囉!

二、 相對於工作,你是否知道如何經營「生活」?

比起認真工作,多數人其實不善於讓日子過得有情調。
很多人嚮往工作與生活平衡,但卻不曉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怎麼過──或許是跟家人、朋友來一場別出心裁的約會?從事自己興趣、休閒的時光?抑或是在家裡烹飪、聽音樂、閱讀或看影集?生活如同重要關係,需要經營,但對已習慣埋首於工作的我們來說,「沒有上班的時間」卻不見得等於「好好生活」。

三、 「你怎麼想」將成為整件事的重點

如果你正在從事自己很熱愛的事業,或者你正在創業,那麼工作與生活有否平衡通常不會是你關注的焦點,你也不會很在意今天工作多久、你只剩多少時間屬於自己;如果工作對你來說就只是提供薪資的來源,自然會想去衡量付出跟所得間的關係,也容易在不順利時全盤否定自己已付出的努力。

找個機會,給自己好好想想的時間,重新定位一下工作/生活對你來說是什麼吧!

2022講師照_智媖_600

關於作者:許智媖

國二開始學習「人的知識」,踏上探訪「我是誰?」「我要去哪裡?」的不歸路;大一突發奇想寫下「人生企劃書」,規劃到老死前不同階段的目標;畢業前找到五份工作,成為朝九晚九的上班族;不甘於自己只為五斗米折腰,離開安穩且前程看好的職位,投入傳承自我教育的行列。喜歡規劃事情,小至洗完澡到睡覺前的順序,大到職涯與生涯。相信生命能採以更「科學與經濟」的方式,活出理想的自己。

閱讀作者其他文章

相關活動

關於作者:許智媖

國二開始學習「人的知識」,踏上探訪「我是誰?」「我要去哪裡?」的不歸路;大一突發奇想寫下「人生企劃書」,規劃到老死前不同階段的目標;畢業前找到五份工作,成為朝九晚九的上班族;不甘於自己只為五斗米折腰,離開安穩且前程看好的職位,投入傳承自我教育的行列。喜歡規劃事情,小至洗完澡到睡覺前的順序,大到職涯與生涯。相信生命能採以更「科學與經濟」的方式,活出理想的自己。

閱讀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