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起伏好像很影響我的身體
人們在痛的時候很容易陷入負面思維,身體的不舒服,連帶的影響心情。
是否有心情惡劣而感到很不舒服的經驗?
比如:焦慮就會肚子痛、難過就喘不過氣、心痛等等,再加上感性,身體的確很容易受情緒影響;或者相反,因為身體各種不適,而陷入憂鬱、沮喪、無法自拔。
在我們與疾病相處的過程中,面對情緒也是必須經歷的過程,要怎麼協助自己不要重蹈覆轍,每次都陷入相同的情緒泥淖中,變得非常重要。
我因為本身患有紅斑性狼瘡的關係,更加意識到要改變自己原有的思考方式,不然慣性焦慮、緊張、急切的性格,只會讓我很不快樂也無所適從。
疾病帶來的除了辛苦之外,還有正向的意義
如何健康的看待疾病,學習和自己的身體共處,並萃取出其中的關鍵,好鍛鍊起足夠強大的心理素質,正是我們可以學習與思考的。
如此一來才能在面對病痛時,還能有意義又正向的看待自己與人生!
在面對疾病的這條路上,每個人都是孤單的。
既然免疫疾病難以痊癒,意味著要和它相處一輩子,
那更要學習與它共處,並奪回自己的自主權。
課程中,我們將透過以下三個關鍵概念,帶領同學練習如何與疾病共處:
一、傾聽意義:任何際遇都能成為禮物
生命中總會有些痛苦的回憶:失戀、和家人吵架、生病不舒服、近人離世…等等。但當我們沉靜下來回顧這些際遇的時候,都可以從裡面收穫意義。
以戀愛來說,雖然結果是分手,但不應該只憑結果來衡量,而是在過程中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對方,進而了解彼此並不適合,因而選擇分手;所以雖然結果是分手,但其實從中收穫的則是更了解自己的特質,也知道自己的需求,更知道未來適合什麼樣的伴侶。
而疾病也是如此,雖然疾病帶給我很大的衝擊、痛苦與麻煩,卻也讓我更了解自己身體的實況,提高警覺,小心觀察身體的異狀,才能及時調整,維持健康。其次,我也體會到必須珍視生命,想清楚:要怎麼做才能活成我想要的樣子?因為對我來說,死亡並不是那麼遙遠的威脅。
二、正向心態:具體練習從生活中收穫美好日常
生過病的人都知道,疾病常常伴隨著疼痛不適、煩躁焦慮,但因為現代醫療發達,對症下藥後,病人可以預期好轉的時間,所以總覺得忍一下也就過了,但對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則是時刻揹著疾病,不管做什麼,彷彿都有個重擔壓著自己。
很多病友常常想的是「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也因為執著於這個問題,而錯過了很多生命中更值得關注的片段。其實,我們的眼光決定了我們的心態──當我們學著與疾病共處,它就不再遮蔽我們,於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許多美好:在和愛人相處時,感受到彼此的溫暖,將眼前的情景刻入腦海中;每一次身體的不適,就好像發出警報,讓我們慢下來省思,該如何更加善待身體,讓自己更健康。
這些都讓我們更用力的去感受、看見自己的生命歷程,也因為這份刻意意識,讓我們更能察覺關愛彼此以及珍惜自我的美好。
三、拿回選擇:我的心情,不能任由疾病決定!
學著與疾病共處,會讓我們更有力量,也能更正向的面對生命;
而如果自己不是患者,也能透過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好更貼近、支持他們一些!
你將學到什麼?
1. 疾病讓人容易陷入負面思維或情緒中,如何面對疾病所帶來的低谷。
2. 疾病帶來的不該只是負面影響,還為自己帶來什麼意義。在思考整理的過程中也更貼近自我。
3. 面對疾病時可以如何因應,包含疼痛的當下與過程中的準備。
4. 與疾病相處的過程中,怎麼做才能真的身心平衡。包含: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以及因疾病感到孤單時,怎麼調適自己…等等。
5. 在面對疾病的過程中如何健康、正向的與他人互動。
6. 練習轉換心態,正向看待自己的際遇。
課程大綱
■ 紅斑性狼瘡所帶來的困擾
■ 疾病帶來的意義
■ 學習的意義
■ 仍在進行的考驗
■ 從生活中發掘的美好
■ Q & A
常見問答 Q&A
Q:沒有免疫疾病的人可以來聽嗎?
A:當然可以!因為周遭可能有親友有免疫疾病。就算沒有,想多瞭解如何在疾病中轉念、或正向面對也很好。
Q:會有作業嗎?
A:有唷!老師也想更認識大家,好更切身的協助各位。
Q:有學生分享時間嗎?
A:由於課程時間有限,會以老師教學為主,但歡迎課後與老師討論、聊聊。
- 講師介紹
林佳
本身患有自體免疫疾病10年(紅斑性狼瘡),要面對的除了身體突發的病況之外,也要面對內心對於未知的各種情緒。學習自我教育將近20年,讓她學習賦予疾病意義,並在面對的過程中萃取出與疾病共處、身心平衡的關鍵與體會。擅長感性思維,因為體會過普遍感性者的困難,所以知道感性者在乎什麼、哪裡說不清楚、為什麼說不清楚,不想一再解釋,也不想因為說不清楚傷到在乎的人。透過後天理性教育的自我栽培,能釐清豐富的感覺,並清楚說明其中的脈絡,同時賦予感性意義,並找到重要調整與反省之處。
資歷:
.鼎愛文化事業「人際關係」、「情感經營」相關系列課程老師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說愛」節目主持人
.美國赫曼國際公司「全腦優勢發展模型 HBDI 」授證分析師
.專長講題:情感關係、自我成長、表達溝通、自主激勵。
商品評價
本課程暫無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