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透過情緒來理解深層的自己與意志的方向。而情緒之所以為人困擾,是因為我們不理解情緒以及沒有好的方式表達清楚。
有情緒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曾經,我被朋友稱為「易燃易爆炸」,身旁的朋友多少都被我的情緒影響過。我不願意這樣,我認為是情緒害我變成這樣。想著︰「如果可以不要有情緒就好了」,之後,我過了一段壓抑感受內心死寂沒有什麼情緒起伏的生活,但我並沒有比較快樂,會在某個時候忍不住情緒潰堤、爆炸。
那不要再想就讓它隨著時間過去會比較好嗎?接著,我開始試著轉移自己的焦點,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轉移情緒焦點,似乎有點舒緩的效果,不知不覺就忘記之前在氣什麼或難過什麼,但根本的問題好像還是沒解決。在獨自一人或是沒辦法再轉移焦點的時候,內心會浮現很多無法解釋與說明的感覺與情緒,而大多數是負面且消極的。
我們面對情緒總是兩難,到底該怎麼辦?
情緒從落差開始︰
每個人都有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雖然說不同不等於不對,但看待世界的方式若與事實相差甚遠,結果一直跟自己預期的不一樣,那麼還是會造成當事人常在各種突然發生的情緒裡,會是種被動與失控的狀況。面對事情,如果我們都能夠理解大部分的情況,相對來說情緒的起伏比較能夠預期甚至可以找到方式因應,
真正讓我們困擾的是「不理解與失去選擇」而非「情緒」本身
身為人,有喜怒哀樂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人們會開始探討情緒管理等相關議題,是因為面對負面情緒我們不知所措,甚至失去選擇的能力,也直接失去生活品質,就像是已經被這些負面情緒決定生活的一切都是負面的。
而這些憂鬱焦慮、易怒暴躁、起伏不定、情緒勒索與被勒索、冷漠無感、沒有動力提不起勁等等情緒,出現的時候,我們除了、排斥迴避、切割漠視、絞盡腦汁的避免、讓時間沖淡一切等等之外,還有沒有更積極的作法?
掌握情緒的兩大關鍵︰
1. 情緒來源=預期+結果+價值觀
2. 表達情緒︰說與不說;情緒好好說
正視自己的在乎︰先有理解,才能有更好的選擇
「情緒」是認識自己很重要的線索,Ash老師會用「人的知識與大腦運作的方式」,透過生活案例帶著大家解構情緒,在情緒裡撥雲見日「找到自己的在乎」。接著我們需要設定一個適合自己且正確的方法來表達情緒背後的在乎,不再只是受到情緒推動而行動,變得能夠是即便有情緒依舊能選擇適當的方式因應。面對情緒不再是控制與壓抑,而是正向健康的理解情緒後,選擇用正確的方式表達。
本堂情緒管理課程內容
1. 情緒爆炸的案例分享︰從別人的經驗中看見自己的困境
2. 解離情緒︰屏除街頭智慧與經驗感覺的判斷,換個角度看待情緒的來源
3. 使用鼎愛「人的知識」,蒐集更多想法的線索,讓自己的理解更多元
你將學到什麼?
1. 正確看待情緒的觀念
2. 掌握產生情緒的四大類型
3. 建立正確因應情緒的作法
哪些人適合這堂情緒管理課程?
1. 自己或身旁有情緒起伏不定的情況
2. 希望可以知道自己的感受背後是什麼原因
3. 想要有品質的生活,不再被情緒控制
重要提醒︰本講座非心理諮商,主要目標是希望透過思考能力的提昇增加面對情緒的能力。
講師其他課程照片
- 學員回饋
「看到更多可以處理情緒的理性方法,很棒的課程!」—八月場學員
「為了愛自己更多,知道自己能用科學的方式,讓自己更好。」—八月場學員
- 講師介紹
朱毓揚
擁有跨領域的豐富經歷:體育選手、戲劇表演、自我教育、專業的主題演講、面試面談指導,因此鍛鍊了他不凡的表達實力與細膩的感受詮釋。擅長透過平易近人的案例與實戰演練,讓學員面對表達與內在感應不再緊張慌亂,甚至享受其中。
資歷:
.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董事
.鼎愛文化事業教育部講師
.第一屆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生涯發展組諮詢委員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說愛」節目主持人
.「經典時尚戲劇學院」課程表演指導老師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專長講題:溝通協商、口語表達、自我成長、工作價值、情緒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