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現在,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情勢越來越嚴峻,隨著死亡人數越來越高,各國確診死亡數每天暴增。在科技與文明併進的二十一世紀,全球正面臨有如世界大戰般的災難。
參考閱讀:新冠肺炎(COVID-19)圖表和統計
看著全球各地每天傳出驚心動魄的新聞,再對照身處在台灣的我們,不但有便宜的口罩買且數量非常充足,越來越穩定,還能如過去的樣子上班、孩子上學。相較之下,我們實在太過幸福。然而這也不免讓人開始擔憂:這份福氣要如何才能持續擁有?
身為人民,不能只靠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與政府,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是為台灣人民守護健康的重要關鍵人!就如同小時候曾讀過的國文課本上所寫的「雖是小螺絲釘,但缺一不可」。
這樣的觀念不難理解,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在剛開幕的店家裡排隊?這麼多人進出公共場所不戴口罩,也沒有隨身攜帶酒精?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難道是台灣人民不懂得珍惜嗎?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面對疫情過於焦慮、壓抑後,必須找到出口抒發的反作用力」。病毒變異莫測,連專家學者都尚在破解它的特性,更何況是一般民眾?面對此看不見的敵人,我們共同的、最深層的焦慮,是不知道哪一天病毒找上了我們所愛的人,且就這樣奪去他們的生命。
如果你身邊還有朋友說「應該還好吧!」,請問問他:如果是你愛的人確診,且瀕臨死亡,真的可以不焦慮?
我想我們得接受,如此戰戰兢兢的生活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也唯有謹慎地面對疫情,我們才能一起度過疫情的考驗。
以下三個處方提供給大家,希望協助各位提升「心靈免疫力」,更能以健康的心靈,走過這長期抗戰。
一、接納改變與不便
出門要戴口罩,社交距離要維持,聚餐聊天被迫取消,就連在外面想要好好呼吸空氣,都不禁會有一絲絲擔心。
這些改變確實造成生活的不便,而在這些變化尚未形成習慣以前,我們都會經歷一段適應期,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不好受的感覺——不習慣、不方便、好麻煩等等。
當你出現這些感覺時,請追本溯源:這些不便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同時保護我們所愛的人!為了這個,我們一起好好接納吧!
二、化被動為主動
隨著疫情增溫,指揮中心也持續發布相關的規定與處分。有些「好動者」容易感到自己被限制,覺得「我明明好好的,為什麼也要遵守?」。
坦白說,政府已經很體諒也很努力在防疫了,並非一開始就採取絕對的禁止令,而是相信國人會自律,且基於保護國人安全的前提下,隨著疫情發展的實際狀況,才逐步頒布相關政令。
我們可以認為這些是政府的規定,但我們也可以決定「我要為了自己的健康,而主動選擇做好防疫」,當心態從被動轉為主動,我們才會做得開心,事情也才會做得確實。
三、激勵自己與他人
最近有次乘坐計程車,看到司機大哥戴口罩,車窗留有縫隙,我便跟大哥說:「大哥謝謝你耶!一起戴口罩,還幫我們開了窗。」司機聽了,有種被看見的安慰,笑笑的說:「謝謝啦!你們上車前我還消毒了。」大哥心情顯然轉好,開起車來也特別流暢穩定。
別小看這些生活中的回應,它們都有可能讓對方一掃陰霾,心情轉晴。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人比先前更常在家,那就從親愛的家人開始吧!
說不出問候、關心、溫暖的話沒關係,至少把「謝謝」說出口!在這人與人間社交距離必須特別拉開的時期,我們更需要人情的溫暖凝聚彼此的心,共同打氣,走過疫情。
親愛的朋友,這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繼續好好遵守疾管署發布的規範與措施外,歡迎把自己待在家裡的時間拿來學習。我們一起加油,學習好的觀念來擴充自己,保持自律就難以焦慮囉!
延伸閱讀
- 【家庭問題】居家防疫家人關係衝突升級,別讓情感出現破口!
- 【情緒管理】不想受情緒影響,難道只能變得冷漠不在乎嗎?
- 【情緒管理】其實高EQ很累:如果內心情緒其實亂亂的,不需要裝作我很好
- 【情緒管理】如何面對情緒勒索?別再把最在乎的人當犯人,你其實可以更主動!
- 【情緒管理】每個情緒的源頭,其實都只是我們錯誤的預設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許智媖
國二開始學習「人的知識」,踏上探訪「我是誰?」「我要去哪裡?」的不歸路;大一突發奇想寫下「人生企劃書」,規劃到老死前不同階段的目標;畢業前找到五份工作,成為朝九晚九的上班族;不甘於自己只為五斗米折腰,離開安穩且前程看好的職位,投入傳承自我教育的行列。喜歡規劃事情,小至洗完澡到睡覺前的順序,大到職涯與生涯。相信生命能採以更「科學與經濟」的方式,活出理想的自己。
資歷:
◆ 對話諮商、夫妻諮詢、生涯輔導
◆ 美國赫曼國際公司「全腦優勢發展模型HBDI 」授證分析師
◆ 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 講師與老師
◆ 鼎愛文化事業 講師與老師
◆ 鼎愛文化事業 行政業務部部長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說愛」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