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煩喔!事情好多做不完。」
「每天都被時間追著跑,有種快喘不過氣的感覺……」
「我已經壓力大到兩天睡不著也吃不下!」
「承受壓力」是人們長大必備的能力,心裡越能夠承受,意味著越堅毅與勇敢。
這樣的想法也形成社會對「優秀/專業人士」的期待,企業老闆與主管在挑選新鮮人時,也會特別著重抗壓性強不強、避開草莓族。
然而不論再怎麼抗壓,人終究需要管道調適,紓解內在的重量。
唱歌、與朋友聚餐、旅遊、健身、逛街……在疫情出現前都是紓壓的好辦法,Covid-19一來,全國進入更嚴格的防疫行動,原本的紓壓方案只能從選項中刪去,取而代之的是待在家裡追劇、滑手機、看看朋友們的動態,即便這一切了無新意。
不妨換個紓解壓力的作法!
很多時候我們紓解壓力的方式,就是暫時忘記現在,讓緊繃的腦袋放空、不再想原本的事情。
雖然壓力源仍存在,但積累的負面情緒經過宣洩後,自己的心總會輕盈一些。
近期出現許多因應居家防疫所開展的紓解方法,在此我們推薦一個新提案──好好地大哭一場!不用擔心任何評價,只專注在自己的眼淚,盡情地感受那些曾經讓你感動、難過、悲傷……等等的人事物。
如果你覺得自己哭不出來,或是哭過之後並沒有感到壓力釋放,建議你可以參加類似的工作坊,老師將於課程中引導你從淚水中更加貼近自己,認識自己的在乎,並長出更多勇氣、支持自己更勇敢地前進。
研究證實:哭比笑更有助於宣洩
很多人成長過程中被教導:不可以哭,要勇敢!
尤其男性更會被如此要求,遇到事情若先掉眼淚,往往容易遭遇到負面且帶有歧視的評價。
這也讓原本屬人類本能的自然表現──哭泣,被限定為某些人或某些情境才能發生的行為,甚至讓有些人拒絕哭泣,忘記哭泣。
研究證實:哭比笑更有助於宣洩,適當地哭泣能放鬆及緩和情緒,達到緩解壓力與放鬆的功能。
日本研究血清素權威、東邦大學醫學部統合生理學教授有田秀穗表示,近年來發現:哭泣能夠消除壓力,有益身心健康。
就我多年的諮詢經驗,我認為:若要讓壓力更具建設性,除了宣洩之外,我們需要好好花時間釐清壓力背後的感受,理解並接受它形成的原因。
如果對你來說:哭泣變得有些陌生,有些彆扭,想哭卻哭不出來,不妨參考相關書籍或工作坊。透過理性的知識,理解紓解釋放後的壓力,以及這些壓力當時形成的原因,同時也找回自己流淚的權利。
哭泣是面對真實自己的勇敢,讓我們循著淚水的痕跡,找回有溫度的自己,以及繼續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