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參與式體驗活動《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如果你的愛情是一種感覺,那勢必會變淡,因為感覺本來就會變淡
就像你很高興,但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或痛苦,通常人們說時間會帶來療癒,這就意味痛苦會逐步的消失。
我們都知道,感覺是不可靠的,變幻莫測,很難駐紮真正的分量在心裡,也正是因為感覺是「當下性」的心理狀態,所以感覺構成的愛情,多半讓當事人很容易沒有安全感,常常需要不斷的透過各種問題、考驗來試探對方的情感。
或者覺得感情時好時壞,一會彼此很親密,另一刻又覺得相當陌生。
總而言之,愛情變淡意味著,該是讓愛情不只是感覺了。
愛情本來就不只是感覺,但只有感覺是必經的路程
當感覺變淡,說明需要有些改變,有些人選擇分手,但其實就情感來說,本來就包含各種不同階段,這是一種警訊,說明該轉型了。
從因為感覺而愛上一個人,到因為理解一個人而深愛他。
理解的目的就是:找出他之所以是他的原因,看見特質,不是可被任何其他人取代的角色—對你來說獨特且唯一的人。
以我的實況來看,我愛的人身上當然有各式各樣吸引我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當她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會咬緊牙根,想盡辦法努力去克服,因為這是她的目標,她在乎的事。
她會不會害怕?會。坦白說,我都可以感覺到她的擔憂讓她顫抖。會不會緊張?會,變得焦慮,但盡可能的不讓這份情緒帶來壞的影響,同時這也讓她做了更多的準備。
我愛她很富足,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笑得開懷,珍惜她所擁有的事物,也盡可能的讓我知道我被珍惜。我愛她認真的生活,深思與參與每一刻,所以面對事情總有自己的觀點和體會。
坦白的說,這些並不全然是作用在我身上,這是她自己,或者換個方式說,她是她的原因,如果不轉型,我很難看懂。
成為一個值得被愛的人,同時有能力去愛的人,才是內心的渴望
我是否經歷過感覺變淡的時刻?
相信是有的,但是當我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了解她的人格特質,她的生活態度,面對在乎事情的努力,我知道撇開我的感覺不談,這就是我愛的人。
而我不希望我的愛,完全仰賴感覺,因為那會讓我深愛的對象,感到不安定,不可靠。
當我仔細且專注的了解對方,看懂她,愛不再只是感受,因為認知的建立,因為理解,所以成為了情感的基石,有了真正的骨幹去容納愛一個人的熱血。
變淡的是感覺,不是我愛的人,她依舊有著許多美好的特質,等著我認真的去看待。
而我愛她不是因為我的感覺,也不只是她對待我的方式,當我深度的理解對方,我希望我愛的就是她這個人。
認知與情感本來就是相輔相成,沒有建立新的認知,也就不會有新的情感
認知確切地在改變一個人,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有一個朋友想跟你借錢,就你的認識,他從小就是一個愛亂花錢的人,當他跟你開口的瞬間,你只覺得我並不想借錢給一個,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財務的人。
可是後來深入了解之後,你發現不見面這幾年,他改變了很多,很努力的打工,身兼三四份差,因為要照顧媽媽,可是近幾年裁員,其中一家他上班的店,因為營業本身也困難,就請他走人。
突然少了一份薪水,周轉失靈,他沒辦法支援他媽媽的醫療費,所以才鼓起勇氣跟你開口借錢。
原先那份不想甚至不屑,轉換為憐惜或不捨,最後你願意借錢。
透過這樣的例子,我只想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認知決定了情感的框架。所以理解也會改變原先的情感,當感覺淡了是因為認知已經侷限,當不再愛了,就意味著沒有認知到什麼是值得愛的。
如果想要繼續愛下去,需要有更深入去探究的力量,真切且真實的去看待對方身上的美好,然後再一次的愛上一個人,或者…在你理解過後覺得不值得,離開走人。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自我啟蒙之後,全力栽培各種可能的自己,從理性思考的深度、生命信念、處事態度等,到外顯的具體能力,如:攝影、戲劇表演、教學、遊戲設計、對話諮商、劇本創作,因著強勁的生命力度與熱情,不斷探索和挑戰自我極限與深化智慧。竭盡心力的參與自己的成長,也才能在教育系統、課程教案上,擅長以貼近實況的高體驗方式帶領學員建立關鍵的思想觀念,並自主引發改變力道。
參與式體驗活動《彼此的日子》系列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