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後製怎麼做最有效率?
有沒有一個標準的修圖流程?
我要怎麼進行後製會最有效率?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好上手的簡易修圖指南,跟著正確的修圖步驟,你也能練就一手好技術!
第一步:挑選
修圖其實是一件非常費力費時的事情,所以攝影師一定會在修圖之前,先進行一波挑選,找到一批照片之中,最值得修圖的候選。
舉例來說,一次出遊可能會拍到上百張照片,每張都修的話真的會累死人,所以大約只會挑選其中10%最棒的照片出來進行後續的美化。利用軟體的標記功能,就能快速分類你所有的照片。
挑選本身其實也是門學問,了解你的後製軟體的能力,有助於你判斷什麼救得了,什麼救不了。沒有對到焦的、晃到的、嚴重過曝的、人物表情不好看的…這些都是後製軟體也救不了的情況,可以果斷放棄。
相對的,亮度偏暗的、顏色不好看的、有點歪掉的…這些小瑕疵,就是後置能夠拯救的!如果照片本身很棒的話,不要因為這些小瑕疵放棄!
第二步:調光
若要說後製的基礎是什麼,我會說是「層次感」。如果你想要你的照片看起來栩栩如生、有氛圍感、有專業質感…那麼層次感,就是這一切的根本。
在一張照片之中,層次感來自於光影的分佈與變化,你可以運用各式各樣的調光工具,來決定畫面中整體的,或是局部的亮度,來做出漂亮的層次感。
其中最容易帶來層次感變化的,就是對比度。當你調高對比度的時候,會感覺到整個畫面變得強烈,輪廓變得清晰,畫面裡的主角變得立體,色彩也變得鮮艷,這就是層次感增加的感覺。
加一點對比度,就像在湯裡加鹽一樣,很有提味的效果,讓很多味道顯現出來。但同樣的,加太多鹽會讓菜餚變得死鹹,太高的對比度也會讓整張照片失去層次感。
如果你能夠做出漂亮的、平衡的層次感,那麼恭喜你,你的照片接下來怎麼修,都會是加分的效果。相反的,如果沒有照顧好層次感,你的照片就會像死鹹的菜餚一樣,後面再加什麼調味料都救不回來。
第三步:調色
不同的顏色,會為你的照片帶來不同的情緒跟氛圍,如果調光是加鹽的話,那調色就是各式各樣的香料。
黃色調會給人溫暖陽光的質感,而藍色調會給憂鬱冷清的感覺,其他還有紫色調、綠色調、灰白色調、濃橘色調、螢光色調…每個色調都會讓人聯想到不同的文化、時代、氛圍與意象。
對於新手來說,顏色的基本就是要乾乾淨淨,一張照片如果花花綠綠的,容易讓人覺得很亂、很不專業。而一張有統一色系的照片,就會讓人覺得比較有質感。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先稍微降低一點飽和度,讓照片整體的顏色變淡,再來選擇一個色系,運用色溫與色調的工具,為你的照片加入顏色。你就能夠做出一張色彩很一致,看起來有專業質感的相片。
第四步:效果
調光跟調色是後製的基本,而在基本之上,後製軟體還有非常多的效果讓你玩得不亦樂乎!
比如:清晰度可以讓你做出硬派風格的照片,HSL工具可以讓你做出抽色效果,曲線工具可以讓你做出日系底片風…如果你心中有想要做出的美感,相信各種效果工具能夠滿足你的願望。
效果工具除了能夠帶來風格之外,還能修補錯誤,比如:變形工具可以讓照片對齊,污點移除工具可以去除畫面中你不要的東西,紋理工具可以讓膚質從粗糙變圓潤…後製修圖軟體的強大就在這裡啊!
第五步:匯出
完成你的修片程序之後,我們來到最後一步:匯出。
Lightroom有非常棒的批次匯出功能,讓你能夠一次匯出一整批的照片,統一命名,統一設定畫質,匯出後整整齊齊地放進指定資料夾,甚至還能一次全部放上你個人的浮水印。
恭喜你,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修圖流程,現在你擁有一批經過美化的照片了,你可以印出來,可以發IG,也可以好好保存以後拿出來回憶。後製修圖可以讓你的照片變成作品,把你的回憶美化到看起來像電影,現在就翻出你珍愛的照片,好好加工一番吧!
相關課程推薦
【攝影課程】夏夜影像力:捕捉絕美瞬間
關於作者:馬卡 Maco
現任鼎愛文化攝影師、講師,專長平面攝影、平面設計、動態影像攝影、各類影片製作、配樂作曲。並有豐富的教學指導經驗,影像課程教學超過七百位學生。
延伸閱讀
街拍攝影大師Matt Stuart透過「3F」法則,捕捉日常奇蹟
街拍攝影大師Matt Stuart透過「3F」法則,捕捉日常奇蹟。Matt Stuart 整理出自己街拍的三大祕技3F:Fish, Follow, F*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