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生命對你的期許,才能解決存在的困境
多數的人想要認識自我,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對於生命感到茫然。
大體來說,有三種處境:
無法肯定自己的價值、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受不到與世界的關聯性。
1. 無法肯定自己的價值:不知道為了什麼在努力,也不知道事情本身究竟哪裡重要,有什麼意義。
2. 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對於未來感到一片未知,不知道該如何安排,或是未來並非是自己所期望的,因此沒有動力。
3. 感受不到與世界的關聯:自己的所作所為,看不見明確的影響。對於他人來說也是可有可無的狀態,覺得自己不被需要。
簡單來說,不認為自己的存在必要或重要。
我們把這些類型困境,稱作是存在的議題。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都會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缺氧,覺得快要窒息,彷彿怎麼樣都很難吸到一口氣。
甚至也有人會直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變得稀薄。
這樣的情況之下,生活中就容易受到情緒的波動,常常煩躁、憤怒甚至深沉的沮喪。
更多的時候,會感覺不到活力,對於生命也沒有什麼期待。
當然,確實有一些人生命的際遇剛好處於一種低潮,不被長官賞識,又或者不被家人認同、分手…等,多少也會有類似的感受。
然而這份困境,多半與自己的存在更為相關,就算獲得他人的讚美,好的評價,也無法真正打從心底解決上述的問題。
真正的解答是回應生命對你的期許,回應靈對自己的指引。
而這正是自我實現的契機。
通常一個人覺得自己的存在不獨特且沒有意義,意味著需要創造屬於自己活著的印記,好找到自己存在的證明。
自我實現,要實現的是那個重要的自己
那所謂的實現,究竟要實現什麼?
什麼都可以嗎?還是非要創造什麼藝術作品才行?又或者名留青史?
其實認真想想這問題,就會找到些眉目,總不可能實現一個自己都不覺得重要的自我吧?這樣有什麼意義?
舉例來說,雖然我會畫畫,或者我會跳舞,但卻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會是我主要想實現的自我嗎?
想必不是。
又例如,雖然我有很多朋友,但是我會希望讓他們記得我,想到我的時候感受到力量嗎?我會,不過我更偏向讓我最在乎的人,能感受到這份力量,也會先以他們為主。
我們可以快速得到一個結論:
我們要實現的,必定是自己很重要的部分。
那會是哪些?又該怎麼衡量?
這部分可以從我寫過關於認識自我的其他篇文章來確認,不管是找到自己的本質或者是身心靈的架構。
真正自我實現的四個重要條件
我們可以從前面的例子當中看出些端倪,其中包含了四個條件:獨特、本質、能夠發揮影響力以及與自己密切關連。
一,獨特:不可被取代,只有我可以完成的事。
畢竟如果不是只有我可以,那是否意味著:這個我本身並不獨特?為什麼我要努力去實現一個其他人也可以做到的自我?
二,本質:符合生命的本質,意思是核心的自我,且不會因為時間流動而消逝。
我們希望努力付出的目標,到死前都值得,甚至延續到死後。
三,發揮影響力:並不是只對自己而言有力量,也希望能夠對他人,至少自己在乎的人產生力量。
四,與自己密切相關:也就是內心渴望,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或是想要成為的自己。
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前提下,大概是屬於靈的層面,其中有些內涵已經跨越了身心的層次。
意義,是最接近的答案。
意義也是一種靈的指引,因為就它的性質而言,跨越了時間,也超越了物質介面,能夠拿來界定生命的內涵。
什麼樣的意義?
什麼樣的意義能夠拿來當作實現自我的指標?
什麼樣的意義,能讓你感受到力量?也讓我們認為非我不可,必須由我們來完成?
帶給我力量的意義!
這就是實現自我的解答。
實現帶來力量的意義,就是實現自我
這份力量表示在行動的過程當中,始終保持活力甚至熱情,即便遇到困境,也有強烈的意願去面對。每一個過程都想要對得起自己的生命,並從中相信這份意義所展現的美好價值。
有些人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如果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察覺自己願意付出,甚至比原先的自己更有力量,協助別人解決困難,即便減損自己也希望能讓他人過得更好。
那麼幫助他人就是帶給他力量的意義。
如果想完成心裡面對於美的創造,渴望將自己內在的想法與靈感變成藝術,將自己對世界的悸動落實成真正存在的事物。
對美的追求,並創造就是帶給他源源不絕力量的意義。
而以我來說,協助他人看見自己意志的誕生,成為獨立的自我,引領他們克服困難,並成為想要的樣貌,就是我實現自己的方式。
無論如何,對每個人來說能夠產生力量的意義並不同,但至少我們可以輕易察覺自己有力量的時刻。
畢竟人若是可以感受到這股力量,連生活都會帶來活力,並從中找尋我們所相信的意義。
當我們實現自我之後,會形成一個精神向度的自我,從此以後不再為自己的存在感到未知或擔憂,這部分我們會在之後討論。
實現自我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內在必經的需求,我們不希望來到這個世界,白走一趟,離去後什麼都沒有留下,沒有證明自己活過的獨特印記。
或許實踐這份有力量的意義並不容易,相信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境,但是你會有一個有力量的自己支持你,給你勇氣、熱情,面對困難時正向的希望。
如果這是你需要實現的自我,我們不應該將他封藏在你的心中,不然我們將會一輩子持續聽見心裡傳來哀傷的脈動。
推薦閱讀:
認識自己要先認識人是什麼:了解身心靈架構,選擇要成為的人
相關課程推薦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擅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教育轉化為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知識實際變為行動後的份量與力度,進而引發改變生命的契機。
因為深刻的參與自己的生命與抉擇,也同時引領他人面對內在的歷程,所以精確且根本地了解人的邏輯,透過思想直指人最深的需求與困境,並為學生找出適合的道路。
■ 鼎愛文化執行長
■ 鼎愛文化教程總監
■ 參與式體驗《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 鼎愛文化課程老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影像課程教程總監
目前授課:「認識自我」、「去去情緒走」、「夜訪自我」、「蓋亞」及影像高階課程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擅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教育轉化為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知識實際變為行動後的份量與力度,進而引發改變生命的契機。
因為深刻的參與自己的生命與抉擇,也同時引領他人面對內在的歷程,所以精確且根本地了解人的邏輯,透過思想直指人最深的需求與困境,並為學生找出適合的道路。
■ 鼎愛文化執行長
■ 鼎愛文化教程總監
■ 參與式體驗《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 鼎愛文化課程老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影像課程教程總監
目前授課:「認識自我」、「去去情緒走」、「夜訪自我」、「蓋亞」及影像高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