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只是一部又一部的把劇追完的自己太頹靡?
好像也不太適合有空就找朋友來個線上BAR TIME。
不斷的滑手機,IG的照片都看兩遍了,也沒看到什麼新東西。
若是再購物下去:房間都快沒有地方放了,送貨員都快記得我了,也得小心不要在家人面前太張揚。
也不想要做一個只會花錢,沒做什麼正經事的人。
難道都沒有什麼做起來比較有趣又有意義的事嗎?
這樣生活下去,實在有點太空虛。
試試下列四種具有內涵的選項,立馬把生活經營起來:
1. 培養新興趣
其實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變好,可以說是對自己的愛也好,或者是善意也行,總之當我們看見自己在前進,心裡就會感到充實。
想找一個全新的興趣,不代表要從一片荒蕪之中去探索,可以從生活中常用到的事物去連結。
這意味著,這項興趣會直接為你原本的生活加分。
如果你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或許可以深入去研究一把真正屬於你手感的鍵盤,如果本來對鍵盤沒有特別要求,你會突然發現原來平常的鍵盤帶給你的感覺這麼的…平淡。
簡直發現新樂園一樣。
這項興趣,可能會讓你在打字時,充滿更多享受的快感。
所以說…如果你每天都要吃飯(說什麼廢話),可以試試看烹飪。
如果你每天都需要打掃,可以往居家佈置、插花甚至是打掃用具(像是吸塵器)出發,這項興趣,很快就會帶來足夠的回收,也為生活帶來新鮮的改變。
當我們在新的興趣裡看見自己的成果,就會覺得生命更加豐富。
說不定還練就了新的才藝,也說不定。
2. 深入一項技能
這個選項跟上一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最大的差別在於,這些技能可能在生活中原本就多少會一些,或是比較沒那麼起眼。
當然這邊指的更像是從原本不太會,然後透過練習直到擅長。
而非精益求精。
所以想要將一份技能培養起來,至少得確定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我是否對這項技能有足夠的熱情?
換個角度說,有一份憧憬,並在不遠後的將來,就可以應用,且帶來一些影響。
接著就可以透過一連串有系統的計畫,來安排自己要怎麼進步。
舉個例子來說,以前多多少少就會唱歌,但現在可以真正挑個幾首非常喜歡的歌,並且設定個目標,比如說兩個星期之後,要唱給自己最愛的人聽。
然後開始反覆的練習、錄音,並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找尋自己最喜歡的聲音、唱腔,什麼樣的聲音更能夠傳遞自己的情感?
當技能精進的同時,你會很明顯的更加喜歡自己。
3. 真正了解家人
雖然說我們很常和家人相處在一起,對於生活習慣大致上也都了解。
但其實並不意味我們真正了解家人,這在平常意見不合,或偶有爭執的時候就特別明顯。
家人是我們生命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能夠真正理解自己的家人,心裡也會感到意外的滿足,好像完成了什麼偉大的事情。
我們可以從以下主題開始:
「生命所期望的樣子?」
「內心有什麼樣的需求?」
「最看重的價值觀?」
如果嫌這種純粹的話題太過於知性,也可以挑選一部劇情片,一起觀賞,事後再討論。
記得,我有次跟我母親聊到她最看重的價值觀-厚德,我才了解原來她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事情,都與這有關。
更感人的是,她總不時的提醒自己,因為這是她回想起她爸爸最好的方式。
4. 開啟自我的內在旅程
或許我們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麼?
喜歡做什麼事情?
喜歡什麼衣服風格?
但這輩子什麼讓自己感到驕傲?什麼會讓自己感動?
最讓自己痛苦悲傷的會是什麼?
這些事情可能我們反而不熟悉。
深切的認識自我,不只具有建設性,更會因為了解自己而感到有力量。
試著去釐清內在的感受,了解自己的情緒,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究竟在乎什麼。都是內在旅程的重要景點,每去到一個地方都會感受到因為對自己關心,而來的溫暖。
當然,除了了解自己的感受,當然也可以跟自己有心靈的交流。
「這輩子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夢想或理想,而是怎麼發揮影響力。
「怎麼樣去面對自己的情緒?」、「怎麼去面對自己的慾望?」
透過這些議題,慢慢學會跟自己相處,以致於在未來的生活遇到情緒或慾望的問題時,很知道怎麼跟自己互動。
受夠了活在一種虛晃的生活中嗎?相信上述的四種方法,會讓你找到建設性的生活。
比起頹廢時討厭自己,好好努力經營自己,想必會讓你更喜歡自己吧!
就讓我們一起經營好自己的人生,更喜歡自己一點。
相關課程推薦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擅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教育轉化為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知識實際變為行動後的份量與力度,進而引發改變生命的契機。
因為深刻的參與自己的生命與抉擇,也同時引領他人面對內在的歷程,所以精確且根本地了解人的邏輯,透過思想直指人最深的需求與困境,並為學生找出適合的道路。
■ 鼎愛文化執行長
■ 鼎愛文化教程總監
■ 參與式體驗《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 鼎愛文化課程老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影像課程教程總監
目前授課:「認識自我」、「去去情緒走」、「夜訪自我」、「蓋亞」及影像高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