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識部落格, 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美國知名心理學家 TED演講 認識情緒與你的關係

【情緒管理】美國知名心理學家 TED演講 認識情緒與你的關係

我在TED@IBM上看到一則2017年12月,由美國知名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莉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主講情緒的影片,內容讓我為之震驚,同時深感認同與共鳴。我想藉由本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與經驗,希望可以讓大家在面對情緒時更從容、更健康。

莉莎博士基於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情緒構建理論,這個理論將徹底改變我們對人類大腦的認知。

我列出幾個影片重點讓大家快速了解:

1.情緒,是根據經驗而判斷眼前的情況所產生出來的結果。

2.每次的判斷都將成為(累積)為下次判斷的經驗。

3.經驗判斷的結果可能只是事情的某個面向與角度。

4.我們可以決定用什麼角度來看事情,用不同角度建立新經驗。

5.情緒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同時也只有我們可以改變它。

莉莎博士是世界級專業的心理學家以及神經科學家,上述的文字是我看了影片中文字幕後理解到的重點。延續著莉莎博士的研究觀點,以下跟各位分享我從面對情緒的學習過程中以及協助同學、朋友的經驗與體會裡,彙整出「情緒捕手」四大關鍵,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情緒。

這點非常重要。永遠都要相信自己是生命的主人,這不是驕傲,也不是自我中心,是意味著我們該第一時間為更好的自己努力,為更好的自己想辦法。這點印證我們對於生命的品質有相對的責任與權力,我們無法改變環境甚至是遭遇到的事情,但我們可以決定面對的心態。

2.情緒的形成跟個人對於事情的判斷有直接關係。

情緒是綜合多種因素而成的複雜結果。因為個人判斷包含了對事情的預期、預期與結果的落差、對結果的認同與否、與相關對象的情感關係與內心份量等等。因此很多人也在面對情緒的過程中認識不同面向的自己。

3.多數人判斷事情的角度來自經驗。

多數人判斷事情時會有自己習慣思考的方式,也可以說是根據經驗而來。長時間的經驗讓人習慣以熟悉的方式思考事情、判斷事情,進而帶動許多結果。舉例來說,看待事情主要以感受為思考來源的人,情緒容易有所起伏、對人事物的感受比較豐富多元、看待事情比較主觀、容易忽略客觀的事實與資訊。看待事情主要以可見事實與資訊為判斷的人,依舊有感覺但比較沒有情緒起伏、與人互動的反應比較緩慢、不擅長表達感受與情感等等。

4.創造新的經驗成就更豐富的自己。

有些人常陷在情緒中無法跳脫出來,因為不斷用舊有經驗看待事情並不會得到新的答案,有時候反而會越陷越深,變成鑽牛角尖。相反的,每件事情有很多不同理解與判斷的角度,我們可以試著用不同於經驗與習慣的角度,可以讓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理解更完整,也比較不容易第一時間就產生強烈的情緒,同時也培養自己有多種角度思考的能力。

成為情緒的主人,從多元思考開始

如果情緒的源頭來自我們思考與判斷事情的方式,那麼練習用不同思維的角度看事情,便成為面對情緒非常重要的關鍵。有多元思考的能力,才不會受限於特定的思維角度與個人經驗,而忽略還有其他可能的面向。多元思考是種能力,需要刻意不斷練習,也需要開闊的心態來面對事情。讓我們透過學習多元思考,成為情緒的主人,讓生命更有品質。

原始影片連結:https://pse.is/RAWBS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朱毓揚
擁有跨領域的豐富經歷:體育選手、戲劇表演、自我教育、專業的主題演講、面試面談指導,因此鍛鍊了他不凡的表達實力。擅長透過平易近人的案例與實戰演練,讓學員面對表達不再緊張,甚至享受其中。

◆ 鼎愛文化事業自我課程講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專長講題:青少年輔導、情感關係、自我成長、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