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跟朋友大吵,而且是為了鮪魚鬆餅。
「你為什麼要點鮪魚鬆餅?你不覺得鮪魚配鬆餅很噁嗎?」朋友指著我剛送來的餐點。
哪會啊…我在心裡嘀咕。
「而且鮪魚的汁會滲進去…」
鮪魚配鬆餅超香的好不好…我沒有回應他,想說過一會兒就會消停了,結果他還不客氣地繼續說。
「鮪魚的腥味跑到鬆餅裡去,也很不好…」
「你有完沒完!」我冷不防地對他大吼,連我自己都嚇一跳,「不要對著別人的食物指指點點啊!」
我說完趕緊低下頭,本來以為他還會說些什麼,結果這一餐,就這樣靜靜地結束,索性下次也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
其實那時候我到底在氣什麼我也不知道…
只覺得好氣唷!
但回想起來又覺得自己很好笑,為什麼要為鮪魚鬆餅辯護啊?結果跟朋友弄得很尷尬。明明好好的一餐飯。
當下也沒有特別去想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只覺得可能當時心情不好吧…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想起鮪魚鬆餅的味道,才赫然發現,每一口都會想起我媽媽對我的體貼,還有心意。
我升國一的時候,有嚴重的斜視,雖然其實影響沒有大,但常常被人覺得我不專心,連原本很喜歡跟人講話的我,都變得有點膽怯,媽媽見狀不行,毅然決然就找了好的醫師,帶我去開刀。
適逢開學的那幾天,因為還在康復期,對光線、環境的變化都會很敏感,傷口也還隱隱作痛,就順帶合理的請假,其實當時我也不太想上課,現在回想起來,大概又是擔心被同學笑吧。
那段時間,早上還沒清醒就會聽到輕柔的曲子,睜開眼就會第一眼看到媽媽,然後旁邊備著一盆溫水,還有毛巾,她幫我把眼睛流出來的液體擦掉,再幫我上藥。
然後抱抱我。
即便到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覺得很感動。
「我們去吃好吃的好不好?」有一天,上完藥之後她就問我。
我當然很欣然地答應,畢竟我最喜歡吃了。
她帶我到了一家,日本品牌的西式早午餐店。
看著菜單我還正在猶豫的時候,我媽就問我要不要吃鮪魚鬆餅,她說我們可以一起分。其實我本來是不喜歡鹹甜混合的,我還有點不樂意,但我媽就說:試試看嘛,很好吃的。
餐點上來後,我先是因為他的擺盤加了幾分。烤得帶點焦的深褐色鬆餅,旁邊另外用透明小碟子裝著爽口的哈密瓜、西瓜、葡萄,再過去還有挖得很飽滿的一球鮪魚,以及錯落在旁的沙拉,醬料與奶油,也都用小碟子盛著。看到這麼用心的擺盤,讓我開始期待要趕快吃吃看。
媽媽先是把水果遞給我。手上同時拿起鬆餅開始塗抹奶油。
「你先吃點水果開開胃,你喜歡奶油對吧?我幫你塗一點。鮪魚你看要多少,自己加。」
等我嘴裡有著水果淡淡的甜香後,便接過媽媽手上的鬆餅,先吃一口原味看看。在這些接續的動作中,媽媽做得很自然且俐落,嘴角始終帶著微笑,且不時的看看我的反應。
「哇!怎麼那麼好吃!這個鬆餅外脆又帶點Q耶!它的牛奶香配上剛剛塗得奶油好搭唷!」我眼睛張大並用誇張的語氣表達出內心的驚奇,同時用叉子挖了一大坨鮪魚放上鬆餅,送入嘴裡。
「太爽了吧!」我心裡一陣讚嘆。味道更豐富了,鮪魚的口感凸顯了鬆餅帶點焦的脆度,它本身的鮮甜也在嘴裡化了開來。
「天啊!真的很好吃!我以前都不喜歡吃鹹的鬆餅,這個實在太厲害了!」
聽到我這麼說,媽媽笑得更開心了。
「喜歡嗎?喜歡就太好了!我也覺得很好吃!」
「喜歡耶!我們下次再來好不好!?」
「當然!」
後來的幾天,媽媽也帶我去吃,直到我眼睛復原的差不多,回去上學。
看著手裡的鮪魚鬆餅,雖然沒有當時的那麼令人驚艷,但想到那時候媽媽的笑容,還有自己驚嘆得叫來叫去的畫面,還是笑了出來,心裡想著什麼時候要再找媽媽去吃。以前都是媽媽帶我去的,長大後我吃到好吃的餐廳也會找她一起,看著她開心的樣子,我心裡好滿足,然後換我看著她吃完有什麼反應,並誇張的問她:「怎麼樣!是不是很好吃?!」
有什麼比愛的人開心,更令人開心的事?
想到這裡,不禁又為自己的不開心笑了出來,這麼複雜的事情,媽媽的心意我朋友又怎麼會知道。
畢竟這是屬於我的故事。
關於作者:林佳
擁有超過二十年自我教育經歷的林佳,專注於引領學生探索生命之旅,並幫助他們深入思考情感、自我和原生家庭等議題。她以親和細緻的方式,用實例釐清學生的生活難題,促使他們深思並成長。
林佳熱愛生活,堅信正向思考和對生活的熱忱是她的人生基石。她的熱情延伸到飲食,把它當作自我探索的工具和生活的慶祝。雖非營養專家,她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
林佳將其教育經驗和生活哲學完美融合,展現對生活的熱情和對人的洞察。她期待透過分享和教學,培育更多人的自我覺察能力,幫助他們在生活中發現價值和幸福。
資歷:
.鼎愛文化事業「人際關係」、「情感經營」相關系列課程老師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說愛」節目主持人
.美國赫曼國際公司「全腦優勢發展模型 HBDI 」授證分析師
.專長講題:自我成長、表達溝通、自主激勵、情感關係。
延伸閱讀
開心工作,是身為現代工作者的你,應該保有的選擇權!
「你工作開心嗎?」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問題。如果突然被問起,一時之間可能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才比較符合真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