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識部落格, 認識自己

獨立自主是真正為自己選擇,是成為自我的必要條件

獨立自主,是能夠為自己真正選擇,是成為自我的必要條件

獨立自主是成為自我的必要條件,也是認識自己的階段性目標。

沒有獨立也就無法為自己選擇,當然也就無法實現自我

那我們究竟要如何才能擁有獨立的自我,什麼樣才能稱之為獨立?

記得在青少年時期,我們都希望可以為自己決定。想要自己安排念書,而不是學校,或父母督促。也可能是不想去補習班,想和朋友出去玩。

想要跟誰做朋友,不管是不是那些很酷又帶一點叛逆的同學,又或者是女朋友,畢竟校方或父母很常不認同。想要什麼時候去上學,想要自己安排假期,自己決定上課的天數。

總而言之,希望不要被規範,不再被管那麼多。

每個人都會經歷類似的歷程,從中大致可以感受到那種心情:想要為自己選擇的心情,想要獨立。以這階段來說,想要行動上的自主。

等到年紀再長一些,我們一樣也會想要獨立,希望能夠自由地運用金錢,不用父母支援。又或者想要買什麼東西,不必因為現實的困境、生存的壓力,而無法消費。

有不少青年創業,寧願跟銀行借錢,也不願意再從父母身上多拿一分,有些是捨不得父母過得辛苦,另外一種就是痛恨拿錢時要看那些嘴臉,或是酸性的言語。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希望經濟自主,能為自己選擇

也因為錢是相當實際的考量,所以大部分的人在思考獨立自主時,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財務自由!認為有了足夠的金錢,就可以充分選擇,雖然大體上來說也沒錯,但若是以「為自己選擇」來說,卻還有相當大的空間。

從上面的兩個階段當中,就已經可以看出三件重要的事情:

一、每一種領域都需要經歷獨立的過程。

換句話說,我們不會因為能夠財務自由,連帶感情也一併自主。當然彼此之間會有影響,但學習不同領域的獨立,遇到的課題與準備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二、會渴望獨立都是經歷了壓迫,或至少是受困的過程。

唯有當我們的意志受到阻撓,才會喚醒我們必須要為自己決定,不管是承擔的心情,或是受夠了的心聲,想為自己選擇,是獨立的關鍵。

同時這也意味著,當整體的環境若沒有太多挫折,我們很難萌生需要獨立的內在呼喊。另一方面,若沒有明確的意志趨向,就不太會受阻,也就不會「想要」為自己選擇。

三、獨立需要足夠的勇氣。

既然會面對挫折與困境,那獨立的過程,勢必需要足夠的勇氣支持,幾乎像是革命的決心,若要改變,隨之而來的結果,也都必須自己承受。

這說明了若是不夠勇敢,最後也不會走向獨立自主一路。有可能就開始接受當下的結果,或是他人的安排。

四、在某個領域獨立,意味著我們有絕大的自由。

自由意謂著:擁有權利選擇或是決定,不受支配或控制,根據我們的意志行動。然而其中自由,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也是獨立的目標。

自由是一份選擇的空間,然而若是想要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心靈上擁有這份自由。

所以,我們需要從感覺、感情、慾望、情緒甚至認知…等,這些內在具有強烈引力的運作當中獨立。

舉例來說,當我們擁有足夠的金錢可以自由地運用,我們為此感到開心振奮,但其實我們並不是真的自由。我們正受到上述的因素所控制。

以慾望來說,被強烈的口腹之慾所吸引,或是物慾,買一些看似有用卻無用的東西。我們以為這是選擇後的結果,然而我們真的有其餘選項嗎?還是其實我們沒有能力選擇「不」。

感情上的影響更多也更常見,因為在乎一個人,所以導致對於另一方的操控或是支配。或是因為在乎的心情,而變得更多感覺,讓這份感覺對自己予取予求,其實也對對方予取予求。

但在心底深處,我們都想給對方更好的對待。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真的有自由嗎?

如同我在前面幾篇所提到,知、情的介面,都只是我們心靈運作的一部份而已,是我們沒錯,但不是全部。如果只讓一部份的自己決定,而不是完整的我,這樣的選擇是可以的嗎?

推薦閱讀:了解身心靈架構,選擇要成為的人,認識自己要先認識人是什麼!

再從認知的這一塊切入來談,因為認為父母不會改變,難以溝通,所以就不再嘗試去經營關係,即便心裡當然希望跟父母的關係更好。

在這之中,有限的認知直接遮蔽了其餘的選項,改變結果。

說不定父母並非不會改變,只是對於改變感到擔憂,又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變得更好。

以溝通來說,很多父母其實也從未真正學過如何去溝通,也不了解溝通的目的,導致他們其實是用有限的能力,在進行對談。這意味著他們不是不願意,而是有困難。

如果能夠學習變得更好,克服困難,或許他們不會拒絕。如此一來,選項中就多了一些選擇。

那真正能夠選擇是什麼樣子?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身為一個老師,有些時候會遇到不喜歡的學生,多次讓我失望,甚至欺騙與隱瞞,付出相當的感情,最後被辜負。若是以感覺、感情出發來決定,肯定不會繼續教他。

撇開情的層面,在認知的介面上這位學生:學習態度不佳,甚至看不到什麼可能性,教了很多次也沒有效果。

若是以認知來說,也沒什麼好教的。在知與情的介面都是負值,那為什麼還要繼續?

為什麼還要認真,盡全力的教學?因為這是我的選擇。

因為為了一個孩子,想辦法看見他的可能性,找到適合他的方式並引領他,讓他看見自己的可能性,讓他為自己努力。這種老師,是我要成為的樣子,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樣的案例中,看見獨立於情緒,感覺、認知的選擇。

當然大部分的情況不一定這麼極端,畢竟這是為了凸顯選擇的力量,所以在知跟情的介面都以否定來說明。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整合認知、理性的判斷,感覺、感情的份量之後,再行決定。

這一份自由,需要透過自覺、反省、意識,才有辦法辨別是否受到了某股內在的引力所左右,而不管是面對慾望,情緒…等,都要學著能夠不被控制,逐步地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自己的力量,讓意念成為意志。

推薦閱讀:面對自我:唯有對自己的愛,才能照亮內在的黑暗

這種情況之下,靈的指引以及你想成為的樣子,都可以做為很好的衡量:相對於慾望,靈的指引會讓你怎麼選擇?

若是你想成為的自己,會怎麼選擇?並努力的讓自己做出同樣的決定。

不要讓一部份的自我,過度展現甚至取代、僭越了完整的我,因此形成了能夠代表「我」這個人的選擇。

我們可以這麼說,擁有自由的為自己選擇,就是獨立自主。

至此,我們「選擇」我們的人生。

如果你想變得更好:

認識自我:一場向內探尋的旅程

【情緒管理課程】去去情緒走—解決你的情緒危機!

Vasil

關於作者:林侃 Vasil

擅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教育轉化為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知識實際變為行動後的份量與力度,進而引發改變生命的契機。

因為深刻的參與自己的生命與抉擇,也同時引領他人面對內在的歷程,所以精確且根本地了解人的邏輯,透過思想直指人最深的需求與困境,並為學生找出適合的道路。

■ 鼎愛文化執行長
■ 鼎愛文化教程總監
■ 參與式體驗《彼此的日子》活動設計
■ 鼎愛文化課程老師
■ 美國「HBDI®全腦優勢發展模型」授證分析師
■ 影像課程教程總監

目前授課:「認識自我」、「去去情緒走」、「夜訪自我」、「蓋亞」及影像高階課程

如果你想讀更多: